台灣專家:世界不能一天沒大陸 但可以沒台灣

據中時電子報6月22日報道,中國海外併購腳步加快,2016年開始,至今不到6個月的時間內,中國海外併購交易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創下的最高紀 錄。中國全球併購的目標從天然資源、技術取得,轉向民生消費的領導品牌,其中,囊括了衣食住行育樂。有台灣專家黃齊元表示,如今,「世界不能一天沒中國大 陸,但可以沒台灣」。

 

 

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

據湯森路透數據,2015年中國買家宣布的收購案達632宗,金額達1115億美元。去年完成交易金額730億美元,今年迄今則為456億。渴 求機會的大陸買家在全球範圍內追逐資產,包括房地產、化工和高端科技等項目。中國全球併購的目標也開始轉向民生消費的領導品牌。

有位美國人寫一本書《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他試著在一年內不使用中國製造的產品,發現非常不方便,顯示中國產品無所不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對此,台灣創投專家、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在《商業周刊》撰文指出,對台灣來說,目前的危機在於大陸已經從低端製造發展到高端技術,美國對大陸併 購其高科技產業限制,大陸就將矛頭轉向德國和以色列,今年以來,陸企每周併購一家德企,讓德國政府不得不研究制訂限制陸資法規。

台灣最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漢微科,上周以新台幣1千億元(約人民幣200多億)賣給荷蘭艾司摩爾(ASML),黃齊元說,這樣的例子會越來越 多,一個封閉的台灣,企業價值會不斷減損,企業家不願再投資,只想見好就收,未來台灣會有幾種情形:一流企業賣給外資,二流企業被陸資入股(若法令允 許),三流企業本土合併(日硅強強結合算是例外),其餘的企業將被淘汰。台企若不能與世界最大的市場接軌,價值將降低,價值低就沒有籌碼去併購別人,反而 對併購者更有吸引力。

最後,黃齊元強調,台灣未來有3點可以做:一、走出去海外併購;二、本土業者加速整合,例如日月光;三、與大陸合作,我們沒有什麼真正的領先, 不合作只會困死自己。因為,全世界不能「A Year Without China」,但可以「A Year Without Taiwan」。

香港正處於20年來最艱難的時期

現年87歲的香港首富、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接受外媒彭博(Bloomberg)專訪時,直言香港正處於20年來最艱難的時期,建議上調利得稅1-2%,以縮小貧富差距。他又指雨傘運動顯示香港年輕人民怨大,「最重要是給予年輕人機會和希望。」

有分析認為,香港目前政經環境低迷,連首富亦感灰心,特首梁振英難逃其咎,料七一要求689下台聲音高漲。

繼前一天播出李嘉誠對脫歐等問題的專訪后,彭博電視昨日(22日)再發放李嘉誠訪問片段。李嘉誠今年3月已唱淡香港經濟「比沙士更差」,昨日再度直言「過去20年來,香港是沒有這麼艱難過」。

彭博報道提到,香港經濟情況不明朗,今年首季經濟增長意外地按季收縮0.4%,是2011年以來最大跌幅;本地經濟支柱零售業同時受到大陸經濟放緩和反腐衝擊(詳見表格)。

 

談貧窮:倡提高企業稅1-2%

在訪問中,作為香港首富的李嘉誠,建議政府提高目前為16.5%的利得稅率,以收窄貧富差距。

他指,不少人工資很高,甚至年賺幾千萬,上億都有,企業利潤亦很高,可以向他們抽更高的稅,但需要公平,「不可以部分抽稅高、部分抽稅低,那就大亂 了」。故建議向企業多抽企業稅,「多抽1-2%的稅,就會有很多窮人受益」;但最重要不可有免費午餐,應該將錢投資在教育及醫療方面,尤其是教育。

彭博又指,香港貧富差距懸殊,前10名億萬富豪持有的資產,就超出香港全年經濟產出的三分之一,激化了社會不安,包括2014年的佔領中環運動和今年2月的警民衝突。

談佔中:青年缺發展機會

談到佔領中環,李嘉誠直言「這個問題很大」。他說,如以指數計算,全球80-90%國家GDP正在上升,但香港一般人及年輕人欠缺機會發展。他認為:「最重要是政府要考慮年輕人出路的問題,要解決他們前途的問題……要給予年輕人機會和希望。」

 

李嘉誠今次是自2012年以來首次接受國際媒體採訪。(彭博截圖)

另外,訪問又提及下任特首人選問題。彭博指,現任特首梁振英5月民望跌至歷史最低點。一些本地商界名人如親建制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等,都提出「換特首」以緩解社會分化。

2012年特首選舉投票支持唐英年的李嘉誠指,很難知道誰能夠勝任做特首,但強調新特首最重要是「能夠了解香港,令到香港充滿希望」。

梁伯韜:看不透前景

李嘉誠言論被認為道出香港人心聲,李嘉誠好友、有「紅籌之父」之稱的資深投資家梁伯韜表認同,認為目前是他工作30多年來最艱難、「看不通前景的時刻」,其根源與目前政治架構有關。

身兼CVC Capital Partners大中華區主席的梁伯韜昨日(22日)出席安永活動,被問到李嘉誠對香港經濟的看法,他直點頭,表示「完全同意」。他指自己一生中經歷很多 高低起伏,包括80年代樓市大跌、佳寧事件、銀行工潮、87年環球股災、八九六四事件、九七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2008年金融海嘯等多次危機,但 「比起今年,都是小巫」。

 

資深投資家梁伯韜認同李嘉誠的看法,指香港目前看不清前景。

政治架構問題 青年難上流

梁伯韜解釋,因為上述危機很快會過去,但現時「蹉跎歲月,不知拖到何時」。加上社會「無謂爭論」,亦同情年輕人欠向上發展機會、樓價高等問題,但吁年輕人不應自怨自艾,應把握學習創業的機會。

對於李嘉誠建議上調利得稅,他亦表認同。因為本港面對經濟下滑、人口老化、各項福利開支增加的情形,為達致社會平衡,有錢的人多繳稅是天公地義的事,相信有盈利的企業都會接受,「交稅是種榮譽」。除了一些需稅務優惠扶持的初創行業,他認為企業應劃一上調利得稅。

  分析:社會怨氣大 梁下台呼聲高

時事評論員黎則奮認為,李嘉誠在七一大遊行前接連發表言論,甚至作為資本家都帶頭要求加稅,是相當罕見的,「說明香港目前現況很差」,其根源在於香港深 層次的矛盾,中共插手香港,特區政府無建樹,尤其是梁振英上台後,社會民怨大,本土政治激化,年輕人無出路。故預料今年七一上街的人數較去年為多,尤其是 年輕人,大家的共同心愿都是要梁振英下台。「連建制派都用換特首做政綱,肯定大家都想梁振英下台。」

專家談香港危與機

另外,談及香港目前的經濟困境,多位專家談到大陸因素目前帶來的風險,以及香港一些漸漸失落的傳統優勢。

最早幫助中資企業赴港上市的梁伯韜,以香港股市為例子,談及大陸因素對香港的影響。他說目前港股一半以上均染紅,香港股市差,源於太多國企在港上市, 「因為很多國企集中在舊經濟體制上,存在生產過剩、庫存過剩、負債過剩、效率低等諸多問題,導致盈利倒退,港股哪有運行呢?」另外,外國投資者不看好中港 經濟,加上香港股種少,難吸引優秀企業赴港上市。

不過,雖然這樣,梁伯韜認為有危有機,香港人也不應該灰心。他認為香港的優勢在於法則與法令。「香港法律比較健全,政策比較穩定,有透明度,這三個因素對金融市場是很重要的,很關鍵的,比大陸市場來說有優勢。」

陶冬:香港+法治是核心優勢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也認為,香港發展的最大優勢,是香港的這個法治精神,以及香港人這種拼搏的精神,「這是香港的核心」。

他指,香港過去的一些傳統優勢,比如船運業已經消失,旅遊業在慢慢的退化,但仍保留金融業等優勢,另外,中國遊客去年在海外花費了1.2萬億元人民幣, 故認為香港旅遊業應有發展空間。可惜過去幾個月,旅遊業在吸納大陸遊客有一些退步,但在吸納其他遊客方面,也沒見到真正的進步,提醒香港應作出反思,「沒 辦法擴大優勢的話,就怨不得別人。」

顧問:社會撕裂特首有責任

安俊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認為,香港樓價貴,加上社會資源缺乏,均令香港生活費用昂貴。唯其不認為會減低外資來港的興趣,因為香港地處核心地位,無論是外資來港,或者大陸資本外流,均會經港作為平台,故香港有其獨特的發展優勢。

她稱,香港作為一塊福地,無地震,還能在國際社會扮演重要的金融中心地位,都算是神奇的。過往香港也歷經波折,雖然現今經濟轉差,但大家最擔憂的不是經 濟問題,而是政治上出現前所未有的紛爭,令社會撕裂,這是最令人失望的。她指,過往香港人守望相助、共渡難關,但現今卻無法團結以共同面對困境,現任特首 「或多或少有一定責任」。

早前宣布參選立法會的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曾表示最不滿的就是梁振英「樹立無法無天、不跟政策、不跟法律的很壞的先例」。更直言如果不能換特首,對香港將會是災難性結果。

美眾議院大亂套:控槍派靜坐 共和黨切斷直播

  眾議院議長保羅·D·瑞安在講台上,民主黨議員揮著寫有槍擊遇難者名字的紙張。

  據美媒報道,美國國會兩黨關於槍支管控立法的對立立場在周三晚間演變成眾議院會議大廳里的一場混亂的對抗。民主黨議員席地而坐,高呼口號,要求就新法案開始投票。共和黨人宣布休會,並切斷了會場的電視直播。

稍早時候,眾院議長保羅·D·瑞安(Paul D. Ryan)反覆敲擊木槌,呼籲恢復秩序,但他的聲音被抗議的民主黨人淹沒。民主黨人揮舞著寫有槍擊案受害者名字的牌子,高喊著「沒有立法,絕不休會!」瑞安離席而去時,民主黨人高喊,「可恥!可恥!可恥!」

民主黨要求在國會休會一周慶祝7月4日國慶日之前就一系列控槍措施進行投票表決。但他們的要求遭到了拒絕。

控槍立法的努力在參眾兩院均告失敗,作為少數黨的民主黨於是採取了極端行動,表達他們對國會在一連串槍支暴力事件(包括奧蘭多槍擊案)之後無所作為的憤怒。他們還反覆譴責共和黨屈服於全國步槍協會的勢力,和槍支遊說團體站在一起,不顧槍支暴力的無辜受害者。

在共和黨切斷電視直播之後,民主黨繼續佔領眾議院,利用Twitter的視頻直播服務Periscope直播他們的行動。這違背了眾議院禁止拍照錄像和使用其他電子設備的規則。

瑞安晚間接受CNN採訪時對民主黨的做法予以抨擊,稱之為「宣傳伎倆」。

即便是在華盛頓黨派分歧如此嚴重的今天,眾議院發生的靜坐事件仍是一次不尋常的反抗,突顯了許多議員對國會不作為的憤怒。

民主黨的控槍訴求集中於兩點:禁止對政府恐怖分子觀察名單上的人出售槍支;擴大和加強對槍支購買者的背景核查。

加利福尼亞眾議員馬克辛·沃特斯(Maxine Waters)的話似乎代表了民主黨人的共同決心:「我會一直在這裡堅守,直到地獄冰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七分之一人口陷於貧困

6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美國年度經濟評估報告,就美國的高貧困率發出警告。IMF稱,美國每七人中就有一人生活在貧困中,這個問題急需解決。

  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23日報道,這份報告把對美國2016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從先前2.4%調低到2.2%。經濟增長降低的原因是全球增長放緩以及消費疲軟。今年頭三個月,美國經濟增長放慢到年度0.5%,遠低於2015年頭三個月的1.4%。
資料圖:IMF總裁拉加德
  IMF總裁拉加德說,美國就業市場比以前強勁,說明「美國經濟狀況還是好的。」 五月份的失業率是4.7%,是八年來最低。
  然而,據美國5月公布非農數據,新增非農僅增加3.8萬人,遠不及預期的16萬。這為美國經濟增長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拉加德警告說,「貧困不僅帶來嚴重社會負擔,而且還消耗勞動力就業能力,影響到對教育的投入以及健康狀況的改善。」她說,「我們的評估是,就業能力,生產力,兩極分化以及貧困等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將會削弱經濟增長的動力,影響到美國生活水平的提高。」
  這份報告還呼籲美國增加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執行更好的社會福利政策,比如照顧兒童,以便幫助美國窮人找到工作。該組織還建議美國提高最低工資,讓女性享有產假,以鼓勵她們出來工作。
  另外,IMF總裁拉加德報告后不久,美聯儲主席耶倫也在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作半年度證詞。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眾議院作講話
  耶倫表示,美國經濟有了很大改善,仍然相信近期的就業市場疲軟可能只是暫時的。
  她說,勞動力市場處於相當健康的狀態, 我們已為技術熟練的工人創造很多高端崗位;很多中等收入的工作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消失了。我們並沒有試圖犧牲窮人的利益而為富人謀福祉。
  她還表示,經濟增長一直令人失望,不能確定原因。
2015年7月,BBC報道,洛杉磯無家可歸者在過去兩年增加了12%

英國公投站隊表立場,女王永遠是最老最辣

話說,明天就是英國要舉行脫歐公投的大日子了….

英國的各大紙媒,在今天這個最後時刻,最後兩家大的也終於亮出了自己支持脫歐還是退歐的立場…. 希望能用自己的影響力幫自己支持的陣營做最後一搏!

事兒君今天就帶大家去梳理一下。

退歐派

《每日郵報》    發行量160萬 。

作為英國日發行量第二大的報紙,每日郵報一直憋到今天才正式宣布了他們支持脫歐的立場。  (雖然他們之前的文章也一直在反歐洲,立場早已被人大概猜到)

「要謊言,貪婪的精英,還是要跳出將死、支離破碎的歐洲,擁抱輝煌的未來?」

「如果你相信英國,請投退歐!」

 

雖然《每日郵報》支持脫歐,但是它的姐妹刊《星期日郵報》是支持留歐的….

這跟英國報紙的周日版有關…

之前英國的報紙星期天不發行。 但是隨著紙媒的發展,為了彌補人們周日沒報紙看的空缺。 各大報社都逐漸開始出現了專門周日版。

周日版雖然名字跟每日版一樣,但是它有獨立的采編團隊,做時事新聞相對較少,做評論類的文章更多。 周日版通常獨立運營,每周只發行一次。

正是因為周日版的這種獨立性,所以經常會有同一個紙媒下的每日版跟周日版互毆的情況。

《太陽報》  發行量178萬

《星期日太陽報》 發行量148萬。

做為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太陽報在之前幾次英國大選里的站位一直都比較准… 甚至有時還有扭轉乾坤的效果..

92年大選,工黨原本一路領先,太陽報在大選當天推出特刊,力黑工黨,力挺保守黨… 結果最後保守黨獲勝,梅傑當選首相。。

97年大選,太陽報從保守黨反跳工黨。提前2個月就宣布支持工黨的布萊爾。那一年,工黨在大選里以壓倒性多數擊敗執政18年的保守黨。

2001年大選。太陽報表示繼續支持。。 布萊爾連任。。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連任的工黨首相。

2005年大選。 太陽報表示繼續支持布萊爾,布萊爾連任。

2010年,太陽報認為工黨讓他們失望,轉支持保守黨,結果保守黨的卡梅倫當選…

2015年,去年的大選里,太陽報繼續支持保守黨,卡梅倫成功連任…

過去20多年的英國大選里,太陽報站位從未失手。 這次呢?

6月13號,太陽報頭版標題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相信英國!離開歐盟!」

 

也是6月13號附近….

在民調里,退歐派的支持率第一次超過了留歐派.

 

為了宣傳脫歐..

太陽報幾次出動頭版…

甚至兩次動用了女王…頂著新聞監督機構的處罰,硬交罰款也要強行給女王冠上支持脫歐的帽子…

 

至於這次太陽報能站隊正確么?

不確定,畢竟現在從總體概率上判斷,還是留歐一派贏面比較大。

對了.

還有一點.太陽報蘇格蘭版歷來跟太陽報主報唱反調(去年大選,蘇格蘭太陽報不支持卡梅倫,支持蘇格蘭國家黨的Nicola Sturgeon)。 這一次, 蘇格蘭版的太陽報.. 是宣布留歐的…

哼哼,要是他敢在蘇格蘭這個大部分都親歐的地方,來宣傳退歐的話…. 這後果-。-

再看看其他的退歐派報紙..

《每日電訊報》 發行量47萬。

《星期日電訊報》 發行量35萬。

《星期日泰晤士報》

發行量77萬。  他們站在了跟主報對立的一面上。

《每日快報》發行量40萬

《星期日快報》發行量37萬。

同樣是按2016年1月份平均發行量來算,退歐陣營主要以民俗消息的tabloid小報為主,他們總和的發行量已經超過700萬….

但是跟留歐派紙媒不同的是,這幾個紙媒雖然發行量大,但是面向的讀者一半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草根階級。

《太陽報》,大家都知道它走的是什麼風格,

它最有名的估計就是它每天第三版登的半裸女郎,它主打八卦娛樂,主要受眾是沒上過大學,文化程度比較低,對太嚴肅的政治又不咋關心,看新聞就是圖個樂的藍領男性。

《每日郵報》雖然沒有《太陽報》這麼沒下限,不過它主打的也是皇室成員和明星的各種八卦,內容沒有正統媒體這麼嚴肅,主要讀者是中老年女性,以及勞工階層。

留歐派

《金融時報》發行量20萬

內容以商業和財經信息為主,公信力很強,受眾主要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士。

《泰晤士報》 發行量 40萬

英國傳統嚴肅正統的報紙,文章比較有深度,政治性很強,主要受眾為政治和商業的精英人士。

《經濟學人》雜誌, 英國周發行量50萬

《衛報》 發行量約16萬

讀者為政界人士、白領、和知識分子。

《星期日郵報》每周日發行量130萬。

《觀察家報》發行量18萬。

《每日鏡報》發行量81萬

《星期日鏡報》發行量75萬

《獨立報》發行量 5萬。

按平均發行量來算,支持陣營的讀者覆蓋大約420萬…

留歐陣營的這些紙媒,鏡報和星期日郵報是做通俗類消息的tabloid小報,其他的大多都是面向高端人士的broadsheet大報….

從某種程度上說.. 留歐派和脫歐派各自的讀者陣營,也代表了英國各大階層人士的態度…

嗯,以上就是各個英國紙媒對退歐的態度…

啥?你問我女王的態度? 女王永遠是最微妙的那個

 

因為法律規定女王不能干預政治,但是她總是在關鍵的時候,旁敲側擊的表達一些內容。 用這種又有偏向又模稜兩可的方式。擦邊球一樣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之前,蘇格蘭鬧獨立公投的時,女王又不能公開出來講話表達態度怎麼辦?

就在臨公投前的幾天,女王出席了一個活動。

就在她明明知道周圍全是記者的包圍,

就在她明明知道,她在活動上的一切都會被迅速報道出去的這個時候。

她走向了當時活動附近周圍來看她的民眾,蘇格蘭民眾很配合的問了女王關於蘇格蘭獨立的問題,女王對他們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話: think very carefully before you vote — 你投票前要考慮清楚哦!

你能說女王這句話是在反對蘇格蘭獨立么?

當然不能明確的說。

但是你能書女王這句話沒有偏向任何一方么?

當然有。

對退歐這個問題,女王當然也不會公開表達意見。

然而,就在昨天,公投的前2天…

有一個傳記突然爆出一個消息:女王曾經在一次私人宴會上,當眾跟來賓們說了這麼一句話,為了不引起歧義,我們先說原文:

「Give me three good reasons why Britain should be part of Europe.」

這句話已經公布,又一次被各大媒體各種解讀…

這句話究竟該怎麼理解,又怎麼翻譯?

沒有錄音,沒有錄像,沒有人知道當時女王的語氣,只有這麼短短的一個問題。

你是要將她理解為 「大家一起來說說英國應該留在的好處吧~~」

另一面,也可以把這個理解為反問「你們誰能舉出3個英國留歐有益的好處???」

你說她支持退歐吧,她沒明說….

你說她支持留歐吧,這問題貌似又有點傾向性,給人的感覺貌似她支持退歐…

(太陽報也把這句話放在了頭版,用來支持他們退歐的宣傳)

那麼官方怎麼說?

白金漢宮對這個新聞的態度跟以往一樣,我們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女王有沒有說過這句話…..

記者詢問一些皇室內線時,內線表示女王這句話只是一個提問,而不是一個聲明,並不能代表她的態度..

女王永遠再用最聰明的方式,讓你們既抓不到她的把柄,又間接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咱們吃瓜群眾就只能意會了…

 

無論如何…

明天就是公投日….  大概在國內時間後天早上,我們就能知道結果..

美媒: 中國接下來發生什麼,西方負有責任

美媒稱,中國人沒有淡忘近代遭西方欺凌的屈辱史,也絕不會忘記日本入侵,當中國實力足夠時,完全可能報復從前的敵人。西方之前種下的因,如今開始自己承受後果。

美國「觀察家」網6月21日發表題為《中國接下來發生什麼,西方負有責任》的文章稱,中國財富已大增,軍事技術快速追趕美國。對亞洲歷史有基本了解 的人不應對此感到震驚。是西方在幾百年前觸發了如今這些事。西方人現在不滿北京圖謀主導亞洲,說中國應受到遏制。可惜,他們自己才有巧取豪奪的歷史,習慣 於為改善自己的處境而損害別國。要理解這些如何影響中國及未來,有必要先回顧一下日本的經歷。

當初西方叩響日本大門。隨著歐美工業化,日本人想儘快趕上曾入侵他們國家的西方人。到19世紀末,日本人玩起歐洲人的征服遊戲。後來偷襲珍珠港被美國斥為「背叛行徑」。西方人卻沒意識到,這些與他們當年強迫日本開放有關。

再說中國。18世紀西方想從中國這塊大蛋糕分得一塊時,中國人遭受了比日本更重的屈辱:英國人不願付給中國銀子,便把大量鴉片運入。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迫使中國簽署條約,包含了極為屈辱的條款。

 

圓明園遭八國聯軍炸毀(圖源:中央社)

對於這段歷史,中國人沒有淡忘。數千年裡,這個國家以亞洲中心自居。毫無疑問,如今中國想重拾昔日地位和曾遭西方羞辱的自豪。然而,他們的做法不同於日本。

與日本武士文化不同,中國擁有基於哲學與文化的悠久歷史。日本對待西方羞辱的辦法是大力擴充經濟和軍事力量,然後以最具衝擊力的方式報復,中國則放眼長遠。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崛起的一切都是不急不躁和深思熟慮的,今後會依然如此。

他們在南海填海。因為有能力這樣做,地區沒有國家足以阻止他們,還因為一小塊陸地不足以讓別國結盟。中國人也絕不會忘記日本入侵,當實力足夠時,完全可能報復從前的敵人。

今後幾十年中國的勃勃雄心對世界意味著什麼,目前尚不得而知。筆者只能說,西方之前種下的因,如今開始自己承受後果。

法漢學家:美國無理由干預南海 連當保安都沒資格

  法國前國防戰略委員會戰略顧問、前資深外交官、著名漢學家、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魏柳南。(圖片來源:歐洲時報記者張新攝)

  6月23日電據法國《歐洲時報》報道,法國前國防戰略委員會戰略顧問、著名漢學家魏柳南(LionelVAIRON)在接受該報專訪時表示,美國對南海爭端的直接干預讓人驚訝,因為它沒有任何干預的法律理由,可以說連當保安都沒資格。

魏柳南稱,一旦美國成為某個地區的干預者和參與者,重建該地區的和平穩定就將成為空談,伊拉克和利比亞就是例子。他認為,「美國是亞洲地區的不穩定因素,海牙仲裁不論結果如何都將為該地區造成令人遺憾的影響。」

法國高調介入只能停留在「表態」

2016年6月5日,在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和新加坡國防部亞洲安全峰會辦公室組織的新加坡亞太防務論壇香格里拉會議上,法國國防部 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發表演講表示,對南海地區過去一些年的形勢表示「遺憾」,法國將協同其在亞太地區包括「尤其是印度、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日 本」在內的盟友,致力於維護亞太地區的穩定。並表示南海問題與歐盟「直接有關」,且明確反對任何威脅「南海航行自由」的行動。勒德里昂稱歐盟海軍將「定期 和儘可能多」前往亞洲海域,並隱晦地警告中國要「謹言慎行」。

魏柳南在談到勒德里昂上述表態時說,「我懷疑其它歐盟國家是否願意像勒德里昂所講的那樣,在這個他們並不了解的、已經充斥著很大爭端的地區冒 險,這還沒考慮在當前整個歐洲都遭受經濟危機的時期可能要為這個決定做出的投入,尤其是法國將付出的代價介入南海事務完全不會在戰略領域帶來任何回報,因 為我們並沒有可靠的軍事力量採取行動。勒德里昂的表態只能停留在『表態』階段。」

對於勒德里昂稱歐盟海軍將「定期和儘可能多」前往東南亞海域執行任務的表態,曾在柬埔寨和泰國擔任多年外交官、深諳法國亞洲政策的魏柳南說,「難道歐洲覺得自己能當南海問題的裁判嗎?我覺得這樣的表態並不謹慎」。

美國沒有任何干預南海的法律理由當保安都沒資格

在香格里拉會議上,中國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孫建國海軍上將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發表演講時點名批評菲律賓以國際法為幌子將南海爭端提交國際法庭仲裁,並重申中國不接受也不會執行國家法庭的仲裁。

魏柳南說,「美國對南海爭端的直接干預讓我驚訝,因為它沒有任何干預的法律理由,可以說連當保安都沒資格。顯而易見,美國的目的是幫助菲律賓對抗中國……」

「可以說,美國就是東亞地區的不穩定因素,因為它促使一些東亞國家無視自身的真正實力,比本應表現得更加強硬,不願進行以自身實力為底牌的談判。」

魏柳南尖銳地指出了問題的本質:「伊拉克被國際禁運了12年,我們能說美國沒有侵略一個有主權的伊拉克嗎?卡扎菲領導的利比亞沒有被西方國家及 其海灣地區的盟友轟炸和推翻,那麼利比亞的結果又如何呢?結論就是,一旦美國成為這個地區的參與者和干預者,那麼重建東亞的和平和共存就將成為空談。不論 仲裁結果如何,海牙仲裁都可能對該地區穩定造成令人遺憾的影響。」

俄中從「戰略夥伴」到「全面戰略夥伴」

 

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於6月25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中國媒體已經開始密集推出相關報道為普京的訪華之旅「暖場」,將中俄關係形容為是「21世紀國際合作的典範」。

一攬子生意

近年來俄中兩國元首每次會晤期間,簽署的經濟貿易合同都達數十份。此次峰會,推動已經開始的合作項目、敲定新的生意訂單,預料是習近平與普京見面要談的主要話題之一。

普京總統在訪華前夕接受中國新華社訪問時表示,擴大雙邊貿易、提高技術合作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是中俄雙方經濟合作重點。

普京說,中國正逐步強化在俄國能源市場上的存在,中國給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提供了「數量相當可觀的訂單」。但他強調,彼此合作,不只是增加中國核電站的數量,還要拓寬在該領域的科技協作。

普京說,已經上馬的「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可能僅僅是兩國基礎設施大規模合作的開始。」

「全面戰略夥伴」

中俄兩國領導人近年來會晤頻繁。據統計,僅去年一年內,習近平與普京在不同國際場合的會面有5次之多。

普京在接受新華社訪問時說,20年前,俄中確立了構建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年後,普京說,把兩國之間的關係「簡單地稱之為戰略協作甚至已經不夠了。因 此,我們開始說它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全面』意味著我們幾乎要在所有至關重要的領域開展工作。而『戰略』則表明我們正賦予它對兩國而言極其重要的意 義。」

普京說,「我們對國際事務所持的觀點,用外交語言來說,非常相似或完全一致。」

在普京即將訪華之際,俄方再次就南中國海領土糾紛表明了俄國的立場。據俄新社6月21日報道,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在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表示,南中國海局勢日益緊張,「是由於區域外國家干涉導致的。」

普京強調,「俄羅斯和中國目前在國際舞台上進行協作這件事本身就是國際事務中的穩定因素。」

分析人士認為,普京在國際舞台上受到西方國家的孤立、中國大國崛起過程中在國際舞台上確立自己的地位,雙方都需要對方的支持。習近平與普京兩個政治強人之間的互相欣賞也是顯而易見的。

高超音速武器成中國利箭

一份新報告稱,中國正在發展所謂的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進步,這種武器能突破目前的導彈防禦系統,以猛烈速度投放常規或核彈頭。

 

 

 

 

各類中國導彈發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射程示意圖

該報告由位於華盛頓的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做出,內容包括中國DF-ZF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情況。高超音速武器是一種新型武器系統,目前美俄中都在發展。超音速通常指1到5倍聲速,超過5倍聲速就是高超音速的範圍。

DF-ZF是一種飛行器,安裝在中程彈道導彈的頭部。中國擁有大量中程彈道導彈,這意味著其投放工具是現成的。DF-ZF會像其他彈道導彈那樣呈現出射 向太空的彈道,但相似點僅此而已。DF-ZF實際上並不進入地球近地軌道。相反,它俯衝並再次拉起以控制方向、速度和高度,最後能以10馬赫的劇烈速度向 目標俯衝。

中國的這種新型武器將很難被擊落。被設計用來攔截彈道導彈的防禦系統很可能無法擊落它。這並不是說DF-ZF所向披靡。進行 末端攔截的防禦系統,例如「愛國者-3」系統或許擁有擊落它的機會。中國的一些鄰國,包括日韓裝備有「愛國者-3」——但這是種射程較近的武器,這意味著 須將其部署在需保衛的目標附近。

近3年內,中國已對其高超音速武器進行了7次測試,其中6次被認為成功。很明顯DF-ZF對中國非常重要,但沒人完全清楚為什麼。或許只是因為美俄在發展自己的版本,中國將其視為地位問題。另一種推測是它或將被用來攻擊美國航母。

一些消息來源將DF-ZF描述為先發制人的核打擊武器,但中國擁有的核彈頭遠比不上美俄的數量。中國不可能通過一次大規模DF-ZF攻擊確保消滅美國的 核武庫,且這將導致毀滅性的反擊。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中國正認真對待高超音速打擊能力,快速推動DF-ZF發展,且或許接近實戰部署。當它形成作戰能力 時,將成為北京手中長弓的危險利箭。

外媒稱運20成全球最大在產軍用大運 C17停產

6月15日,首架運-20軍用運輸機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美媒稱,運-20是中國版的C-17「全球霸王」運輸機,比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 大。C-17比運-20更大,空載重量比之高出6萬磅,載荷高出2萬5千磅,但這款機型已於2015年停產,這讓運-20成為目前在產最大型運輸機。

 

據報道,運-20運輸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200噸級大型多用途運輸機,2007年立項,2013年1月成功首飛,2014年11月在珠海 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軍事專家徐勇凌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運-20若裝備部隊,將及時填補中國空軍遠程投送能力的短板,下一步空軍一定會著力發展遠程 轟炸機,以實現遠程打擊能力。圖為運-20。

6月23日報道:美國大眾機械網站6月21日文章稱,運-20是中國版的C-17「全球霸王」運輸機,「全球霸王」集油料運輸、物資補給、兵員 輸送等功能於一身,是運輸機中的主力機型。文章指出,運-20是目前投產的最大型軍用運輸機,比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還大。

6月15日,首架運-20軍用運輸機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該機型由西安飛機製造廠研發,空載重量近110噸,是目前投產的最大型軍用運輸 機,比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還大。波音公司生產的C-17「全球霸王III」比運-20更大,空載重量比之高出6萬磅,載荷高出2萬5千磅,但這款機 型已於2015年停產,這讓運-20成為目前在產最大型運輸機。

運-20的官方研發代號是「鯤鵬」,取自中國神話中的一種神鳥,超大型的外觀讓其得到了「胖姑娘」的綽號,這款機型讓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研發國產重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

 

6月15日,首架運-20軍用運輸機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該機型由西安飛機製造廠研發,空載重量近110噸,是目前投產的最大型軍用運輸 機。波音公司生產的C-17「全球霸王III」比運 -20更大,空載重量比之高出6萬磅,載荷高出2萬5千磅,但這款機型已於2015年停產,這讓運-20成為目前在產最大型運輸機。圖為C-17運輸機。

C-17「全球霸王」自1995年問世以來,一直是美國軍方的主力運輸機,可以向全世界運送部隊和物資。C-17可以快速輸送大量補給,運送兵 員,執行大規模空降任務,甚至可以運載軍用戰車,如1輛M1「艾布蘭」坦克,3輛IAV「斯特賴克」裝甲戰車,或6輛M1117裝甲安保車。隨著運-20 運輸機的正式列裝,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快速調動大量作戰力量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運-20的載荷達73噸,可運送中國最大的ZTZ99式坦克,各種其他類型的戰車,後勤補給及大量的部隊等。此外,重型運輸機還是理想的大規模空降和緊急醫療運送工具。據稱,「胖姑娘」搭載40噸貨物的航程為4850英里,滿載航程為2800英里。

目前,運-20裝備了4台俄制D-30KP-2發動機,但中國空軍計劃在2020年用國產瀋陽WS-20發動機將其替換,這會使得「胖姑娘」的 起飛距離更短,航程更遠。除了運送物資的功能外,運-20還可以當作加油機使用,或在戰時用作協調戰機與無人機的戰略指揮中心。

在中美兩國在太平洋上的緊張局勢持續上升的局勢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能力不斷獲得提升。

 

美國大眾機械網站6月21日文章稱,運 -20是中國版的C-17「全球霸王」運輸機,「全球霸王」集油料運輸、物資補給、兵員輸送等功能於一身,是運輸機中的主力機型。文章指出,運-20是目 前投產的最大型軍用運輸機,比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還大。圖為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

 

運-20的載荷達73噸,可運送中國最大的ZTZ99式坦克,各種其他類型的戰車,後勤補給及大量的部隊等。此外,重型運輸機還是理想的大規模空降和緊急醫療運送工具。據稱,「胖姑娘」搭載40噸貨物的航程為4850英里,滿載航程為2800英里。圖為運-20。